•   炒股,就在一键之间,智慧投资,让财富迅速增长!跟随市场,赢在未来,炒股,让你成为财富的掌舵者!
  •   炒股不仅是追求短期收益的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跟随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

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炒股杠杆网站-热钱先行 长钱接力 资金吹响A股“集结号”

摘要:   随着沪指逼近3700点,在逐渐显现的赚钱效应下,市场热情被点燃。部分个人投资者跑步入场,外资回流迹象渐显,公募权益类基金发行开始提速,居...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随着沪指逼近3700点,在逐渐显现的赚钱效应下 ,市场热情被点燃。部分个人投资者跑步入场,外资回流迹象渐显,公募权益类基金发行开始提速 ,居民“存款搬家”趋势显现——各路资金正在向权益市场集结 。其中 ,保险和理财资金有望成为本轮“存款搬家 ”流向股票市场的主要渠道,与此同时“固收+”与多资产策略持续提升资管产品吸引力。

  资本市场的行情与夏日一样火热。

  8月13日,A股市场创2021年12月以来新高 ,14日盘中更是触摸到3700的点位 。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则时隔10年于8月11日站上2万亿元 。

  A股迎来了多路资金,“钱潮”逐渐汹涌。部分个人投资者跑步入场,外资回流迹象渐显 ,公募权益类基金发行亦开始提速。与此同时,居民“存款搬家 ”趋势逐渐显现 。机构表示,未来保险和理财资金或成为存款流向权益市场的重要渠道——险企保费高速增长为权益市场输送稳定“长钱 ” ,固定收益资产承压也促使理财资金加速向“固收+”和多资产策略转型。多元化、长期性资金的不断涌入,正为A股行情注入持续的活力与韧性。

  股市热度攀升 多路资金涌入市场

  随着沪指站稳3600点,在逐渐显现的赚钱效应下 ,市场热情被点燃,不少投资者在交流时表示“已满仓” 。

  各路资金正在向权益市场集结。

  上交所官网披露,7月A股新开户数为196.36万户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71% ,环比增长超19%。其中,个人投资者开户195.4万户,机构投资者开户0.96万户 。截至7月末 ,今年以来累计新开户数达1456.13万户,同比增长36.88%。

  8月11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突破2万亿元 ,自2015年7月以来,该数据首次重回这一高位。此后,融资余额仍在持续攀升 。截至8月13日 ,沪深两融余额为20345.33亿元,较前一个交易日增加83.35亿元。其中,融资余额为20203.65亿元 ,较前一个交易日增加81.65亿元。

  “当前市场情绪火热 。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表示,7月“小单”资金净流入环比大增39%,显示出个人投资者对市场的强烈参与意愿 。此外 ,个人投资者还从固收理财 、货币基金等避险资产中撤离。Wind数据显示 ,7月全市场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环比减少217亿元,进一步印证了资金向股市迁移的趋势。

  外资流入呈现回暖迹象 。近期,沪深交易所披露2025年二季度北向资金持仓数据显示 ,截至二季度末,北向资金共持有2907只个股,持股数量合计1232亿股 ,持仓市值合计约2.29万亿元。相较2024年末,北向资金持仓市值增加871亿元。

  彭博跟踪了212只海外上市且侧重投资中国市场的ETF 。数据显示,截至8月8日 ,近1个月整体ETF净流入规模达1.99亿美元,达到去年全年净流入总和的47%。

  权益类公募基金的发行节奏也正在加快。Choice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 ,今年以来新成立493只股票型基金,已超过去年全年;发行份额合计为2356.31亿份,接近去年全年 ,在总基金发行份额中占比35.52% ,较去年21.13%的占比大幅提升 。

  “固收+”走俏 多资产配置加速升温

  随着债券市场波动加大,股票市场显著回暖,投资者多资产配置的意识正不断加强。

  “今年以来 ,市场氛围与往年有所不同。 ”某银行渠道人士表示,“过去几年,客户听说基金产品是含‘权益’的 ,往往连细节都懒得问,销售几乎寸步难行 。现在,客户的态度开始明显转变 ,逐渐能接受一些含‘权益’产品,甚至有些人会主动来询问想配置一些此类产品。”

  据悉,银行理财也在往“固收+”方向倾斜 ,银行客户经理倾向于推介含有一定权益仓位的产品。“现在开始有不少客户前来银行网点,抱怨理财收益率越来越低,我们也会向其解释 ,并适当介绍一些股票投资范围在20%以内的‘固收+’理财产品 ,多数客户都能够接受 。 ”某银行客户经理说 。

  华西证券研报也印证了这一现象。其表示,2024年理财产品整体业绩下滑,年化收益率在3.5%以上的产品仅占比28% ,而2023年这一比重达40%。2025年这一趋势延续,截至5月末,约44%的产品年化收益率不足2% ,19%回撤超20个基点,6%回撤在50个基点以上 。

  “‘固收+’与多资产策略产品的性价比正在提升。”中信建投证券投资策略分析师夏凡捷称,此类产品的平均回报水平明显高于传统存款且超过纯固收理财产品;同时 ,利用股票、黄金等不同资产来分散配置,实现了以适度风险换取更高收益的平衡,在当前环境下展现独特吸引力。

  不只是普通投资者 ,机构也在作出调整 。“对于券商自营而言,当前面对债券微薄的收益率也难有好的策略。”某券商自营固收投资部策略主管感慨道,今年其所在部门已进行了业务调整 ,从原来的固收投资转向多资产策略 ,部分资金可投向权益市场。

  在机构和普通投资者配置需求的主导下,“固收+ ”等多资产策略产品今年以来迎来资金涌入 。以公募基金为例,Choice数据显示 ,今年二季度,“固收+”基金总规模从一季度末的1.38万亿元增至1.48万亿元。从上半年数据来看,不少基金公司旗下“固收+”产品规模大增 ,例如景顺长城基金、中欧基金 、中银基金分别增长357亿元 、242亿元和182亿元。

  “存款搬家 ” 持续向A股输送“长钱 ”

  据中信建投证券统计,截至6月末,居民部门境内人民币存款规模超过160万亿元 。“当前我国居民超额储蓄是潜在的金融市场增量资金池。”据国海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胡国鹏测算 ,截至6月末,居民已形成了约33.57万亿元的超额储蓄,据中性估计 ,金融市场可承接约1.84万亿元以上的资金流入,金融资产正在成为承接“搬家”资金的主要去向。

  从历史情况看,已出现多次居民“存款搬家 ”现象 ,而每一次“存款搬家”背后都有不同的驱动因素 。胡国鹏分析称 ,以2007年为例,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在股市强势上涨的预期下 ,引发居民开户热潮,存款大量涌入股票市场、基金或券商保证金账户 。这也是首次由资本市场驱动的大规模居民存款迁移。

  随后,2009年、2014年至2015年 、2021年和2023年至2024年 ,均出现新增居民存款下降且占新增总存款比重下降的情况,表明资金有从居民存款向其他资产转移的现象。存款利率下行、股市或资管产品吸引力上升,以及政策调整等均是居民财富再配置的重要因素 。

  夏凡捷分析称 ,近期,居民超额存款的形成速度已开始放缓,一方面由于居民对未来经济状况的预期改善 ,另一方面占据居民金融资产最大部分的房地产市场已难成为“蓄水池”,同时随着广谱利率趋势下行,居民“存款搬家 ”或刚刚拉开帷幕。

  “股票配置偏好均值回归可视为居民‘存款搬家’的本质原因。”夏凡捷说 ,在权益资产吸引力不断上升的背景下 ,越来越多资金从低风险、低收益的银行存款转向保险 、基金、股票等收益更高的领域,有利于推动A股估值中枢上移和指数上涨 。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认为,一方面 ,存款搬家将直接扩大股市资金池,提升交易活跃度与股价弹性;另一方面,股市上涨后的赚钱效应也将进一步吸引个人投资者入市 ,在此过程中“信息杠杆”或将发挥放大器作用,在行情开启时对居民资金入市形成助推器作用,进一步强化行情持续性。

  保险和理财资金有望成为本轮“存款搬家 ”流向股票市场的主要渠道。夏凡捷称 ,近年来险企保费收入持续高增,2020年一季度末至2025年一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由19.4万亿元扩张至34.9万亿元 ,权益配置比例则稳定在12%至13% 。2025年,按险资运用余额10%增速计算,或带来逾4300亿元增量资金 ,从而成为“存款搬家”入市的关键渠道 ,也为A股市场带来更具黏性的“保险长钱”增量资金。

  与此同时,理财产品也须借助“固收+ ”与多资产策略提升产品吸引力。当前银行理财总资产的权益配置比例仅为1.94%,未来增配空间巨大 ,理财资金正成为“存款搬家”入市A股的新渠道 。“今年,保险和理财有望向股市引入约7000亿元的中长期资金,这类资金配置周期较长 ,投资思路稳健,在过去几年中对市场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正在成为A股市场行情的一大基石。”夏凡捷说。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