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炒股,就在一键之间,智慧投资,让财富迅速增长!跟随市场,赢在未来,炒股,让你成为财富的掌舵者!
  •   炒股不仅是追求短期收益的工具,更是一种智慧的投资方式。跟随市场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实现财富的稳步增长。

配资专业网上配资开户:股票配资的公司-美欧英日韩五大央行行长齐聚!释放了哪些重磅信号?

摘要:   在全球面临关税巨大冲击波之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英国央行行长贝利、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等齐聚葡萄牙辛特拉...
代码 名称 当前价 涨跌幅 最高价 最低价 成交量(万)

  在全球面临关税巨大冲击波之际,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英国央行行长贝利 、日本央行行长植田和男、韩国央行行长李昌镛等齐聚葡萄牙辛特拉。

  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7月1日 ,鲍威尔在出席欧洲央行中央银行论坛时表示,如果不是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关税政策,美联储降息会更早 ,目前也会采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 。由于关税的影响,几乎所有对于美国通胀率的预测都在大幅上升。

  鲍威尔承认,尽管美国政府施加的压力越来越大 ,但美联储仍进入维持利率的模式。鲍威尔同时表示,鉴于当前经济前景的不稳定性,目前美联储还在观望局势 ,以了解更多信息 。

  在被问及7月份降息的可能性时,鲍威尔表示,他不会排除任何可能性 ,也不会“直接将其摆上台面” ,这将取决于数据如何演变。美联储利率制定委员会的“绝大多数 ”成员确实预计今年晚些时候再次降息是合适的。

  在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看来,鲍威尔的表态再次点明了美联储当前面临的复杂局面,除了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目标外 ,面对本届美国政府,美联储在制定政策时还需要额外考虑关税政策的高度不确定性 。7月底议息会议之前,美国尚有6月的通胀和就业数据待公布 ,这两个数据均是美联储货币政策决策的重要参考。因此,在7月初这个时间点,鲍威尔拒绝对市场传达确定性的降息或不降息倾向 ,既是相对务实的做法,也符合美联储依据数据做出决策的惯例。

  由于经济数据尚可、关税谈判对通胀的影响仍待确定,源达信息证券研究所所长吴起涤认为 ,美联储7月降息的概率较低 。对于美联储而言,最重要的是实现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目标,7月降息与否主要取决于关税政策和通胀数据将如何发展。因此 ,后续需要重点关注7月3日公布的美国就业数据 、7月9日关税节点与7月中旬公布的CPI数据。

  虽然美联储7月降息概率不高 ,但中国银行研究院主管王有鑫提醒,如果出现超预期情况,市场情绪将明显获得提振 ,短期风险偏好将回归,美国和全球金融市场将进一步走高 。美元指数或将进一步下跌,非美货币走势和跨境资本流动形势将进一步企稳 ,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将波动走高 。

  面对关税政策和经济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将走向何方?市场会如何反应?美元的问题会否愈演愈烈?

  美联储9月降息可能性较大

  7月会议将近,如此短的时间美联储仍无法确认月底是否降息 ,何时降息成为市场焦点。

  王有鑫告诉记者,当前美联储对降息持谨慎态度,主要有两重考量 ,明面上的考量在于担心特朗普关税政策对通胀造成潜在影响,导致美国通胀问题再度反弹,因此美联储对于降息相对谨慎。另外还有一层考量 ,美联储担心在特朗普持续施压下 ,如果过快降息将影响市场对于美联储独立性的判断,从而引发对美元信用更大程度的担忧 。

  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30日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表示,“太迟先生”鲍威尔和整个委员会都应该为没有降息感到羞耻。如果他们好好工作,“美国就能节省数万亿美元的利息成本”“但委员会只是袖手旁观 ,所以他们也难辞其咎 ”。

  如果接下来的就业和通胀数据没有意外,美联储更可能9月降息 。董忠云对记者表示,市场现在预期美联储更可能在9月降息的核心依据有三个 ,一是美国5月就业数据表现仍然不差,二是美国5月通胀数据较4月有所上行、依然明显偏离2%的目标值,三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对通胀的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因此 ,当前时点看,要触发美联储在7月底议息会议上开启降息,仍需以下三种情况全部或部分出现:一是美国通胀明显缓和、向2%的目标值明显逼近;二是美国就业环境明显恶化 ,失业率突破5%或更高;三是美国金融环境出现超预期明显恶化 ,如股市暴跌引发流动性危机或信用利差急剧上升等。

  王有鑫认为,美联储降息决策主要基于对美国通胀 、就业以及经济增速等的判断,从目前经济指标走势看 ,7月美联储降息的迫切性不高,如果未来两个月美国就业、消费等数据进一步恶化,9月美联储降息概率将提高 。

  如果美联储7月意外降息 ,可能会加剧市场波动。吴起涤对记者表示,美联储7月降息可能性较低,如果提前降息 ,流动性宽松将利好全球权益类资产。降息还将削弱美元吸引力,可能会使得美元指数下跌 。降息降低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美元贬值驱动黄金需求上升 ,黄金价格或上涨。

  董忠云对记者分析称,若美联储7月意外降息,结合当前背景更可能是应对经济超预期恶化 ,美国市场将呈现“宽松交易”与“衰退交易”并存的矛盾局面。

  股市方面 ,短期流动性宽松或将推升利率敏感型成长股的估值,而周期股则因盈利预期下修大概率承压 。中期看,如果经济衰退信号进一步强化 ,激发市场避险情绪,股市或出现整体回调 。

  债市方面,短端利率骤降将导致美债收益率曲线陡峭化 ,而后续经济数据若证实衰退风险,美债长端利率加速下行可能推动曲线由陡峭转向趋平。

  汇市层面,美联储意外降息将导致美元短期面临贬值压力 ,但实际走势还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非美央行政策协同程度,二是全球避险情绪升温下对美元的需求程度。

  商品市场将在美联储意外降息下呈现分化局面 ,黄金受益于实际利率下行与避险属性双重支撑,大概率单边上涨,原油等工业品虽获短期流动性提振 ,但中期市场对需求衰退的担忧可能压制价格表现 。

  主要央行货币政策陷入分化

  在多国央行行长齐聚欧洲央行中央银行论坛之际 ,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出现大分化。

  在董忠云看来,美欧日央行货币政策的分化,主要原因是三大经济体在经济增长、通胀压力与外部环境上面临的局面各不相同:美国通胀虽回落但仍超2% ,同时财政扩张与保护性贸易政策加剧美国滞胀风险,因此美联储的主要目标是在通胀可承受的范围内择时降息,以稳定经济预期;日本面临通胀预期攀升 、日元贬值与国债市场动荡的局面 ,因此日本央行倾向于逐步推进货币政策正常化,择机加息以遏制输入性通胀并稳定债市;欧元区面临经济疲软和通胀黏性仍然较大的双重局面,因此欧洲央行不得不在降息与防范欧元动荡之间尽力取得平衡。

  日本央行加息预期正在增强 。2025年5月 ,日本核心CPI同比上涨3.7%,高于2%的年初目标,2025年第二季度日本大型制造业企业信心指数从一季度的12上升至13 ,远超市场预期的10,加大了日本央行继续加息的可能性。吴起涤表示,美日利差收窄预期成为日元走强的核心驱动 ,美国对日本贸易施压也在强化日元避险属性。

  需要警惕的是 ,美联储降息、日本央行加息也会深刻影响资本流动 。对于未来的风险,吴起涤提醒,如果日本央行被迫加息 ,大规模的“借日元买美债 ”的套利资本可能会抛售美债、新兴市场资产以偿还日元债务,将引发日元升值 、美元指数下行,从而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波动加剧。

  展望未来 ,董忠云对记者分析称,美日利差缩窄之下,美元资产的收益率相对下降 ,在资本自美元资产流出的过程中,新兴市场国家资产将和日元资产一起获得一定机会;日元对美元汇率明显升值之下,日本出口部门面临的压力将明显提升 ,叠加美国关税的影响,日本有优势的汽车 、机械等产业有较大的可能继续向东南亚等地区转移。

  美元路在何方?

  在美国、欧洲、英国 、日本、韩国等多地央行行长齐聚之际,备受关注的美元流动性问题也成为讨论焦点 。

  鲍威尔表示 ,美联储目前没有计划改变向其他官方机构提供美元流动性的方式。“我们仍然拥有与过往相同的权限 ,并且在符合法律授权且我们认为有必要的情况下,我们仍然准备使用这些权限。”

  鉴于美国推行的贸易政策可能威胁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这可能导致其他国家对美元的需求减少 ,进而降低在压力时期借入美元的必要性 。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特朗普政府在经济、贸易与安全政策上的不可预测性引发了对美元前景的质疑,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数暴跌逾10% ,上一次出现如此大的跌幅还要追溯到1973年 。

  对于近期美元暴跌,吴起涤认为主要有三大因素。一是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当前预计美联储9月降息的概率为92.1%;二是债务危机隐忧 ,美债规模突破36万亿美元,利息支出较高;三是特朗普继续施压美联储,市场担忧鲍威尔任期结束后 ,美联储独立性减弱,投资者出于对美元信用以及安全资产地位的担忧,“去美元化”加速。

  在董忠云看来 ,近期美元的暴跌 ,本质上反映了市场对美元信用基础的重新评估——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及扩张性财政计划加剧了债务可持续性与政策可信度担忧 。本届美国政府的战略试图同时达成两个矛盾目标,即通过贸易保护扭转美国去工业化趋势的同时,竭力维持美元全球核心储备货币地位不受影响。这种“既要又要 ”的政策组合 ,正在加速美元霸权的边际衰落。

  目前美元仍占全球外汇储备的58%,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在欧洲央行中央银行论坛上,各国央行官员表示 ,近期美元作为全球首选储备货币的地位不存在重大挑战的可能性。

  拉加德称,如果欧元区能够进行必要的改革,欧元未来可能成为美元的替代选择。在当前充满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环境下 ,投资者正在寻找替代选项,而欧元似乎正因此受益 。“但要发生重大变革,仍需付出巨大努力 ,也需要很长时间。”

  在吴起涤看来,欧元短期受益于美元信用下滑,长期来看 ,欧元国际化需改变其资本市场碎片化的状况。今年欧洲央行逐步接近其降息周期的终点 ,同时德国财政扩张政策将强化欧元基本面 。欧元国际化的短板在于:第一,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和财政状况参差不齐;第二,欧元仍然主要是欧盟内部的结算货币 ,欧元在全球贸易结算的使用量仍然很小;第三,欧洲没有一个类似美国国债那样安全的投资品,泛欧洲的国债占比不高。未来欧元国际化的关键在于能否消除金融市场碎片化 ,建立统一的金融市场。

  尽管美元目前在全球储备中的占比已降至几十年来的最低点,其58%的份额仍远高于排名第二的欧元,后者占比为20% 。

  美元信用体系的变化是个长期问题 ,其动摇不会一蹴而就 。吴起涤表示,尽管目前美债的海外投资者持有意愿不如从前,但36万亿美元的美债也难以在短期内找到完全的替代品。美元当前仍占世界储备货币的58% ,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资产的地位尚未彻底撼动,目前稳定币的发展也有可能强化美元。

  上半年美元大幅下跌受政策面 、基本面、信心面和交易面等多重因素打压 。特朗普政府的对等关税政策严重冲击了全球投资者对持有美元资产的信心,同时导致美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跨境资本流入规模减少 ,美元资产吸引力下降,美债信用危机加剧,多重因素交织叠加使得美元指数大幅回落。王有鑫认为 ,中长期看,全球金融体系“去美元化”趋势将逐渐加速,人民币、欧元 、黄金、数字货币等各类资产将在国际金融体系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吴起涤对记者分析称 ,当前美元指数波动下行、美元避险属性弱化的外部环境,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例如跨境系统(CIPS)支付等,使得中国企业出海 、跨境业务中人民币使用明显增加。未来可进一步扩大资本账户的开放度 ,为企业和居民部门提供换汇便利。

你可能想看: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